□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王文佳
进入2014年,“双十一”从一个单纯的“光棍节”演变成电商促销狂欢节已是第6年。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从2009年的不到2500亿元增至2013年的1.85万亿元。
信息时报协同暨南大学舆情研究中心在近期进行了“广州年轻市民‘双十一’消费情况调查”。调查发现,今年有超过九成的年轻受访者欲参与其中,受访者更中意购买衣服鞋帽,平均消费金额在千元以下;对待“双十一”,受访者大多期待活动期间商品降价而不降质量,超过六成认为“双十一”虽然带来实惠但易产生不必要消费。
过往消费金额在千元以下
市民陈小姐告诉记者,三年前她参加双十一活动时只抢购了几百元的商品。去年,她提前一天在网上研究双十一抢购攻略,活动当天她买了3000多元的商品,包括血压计、首饰等。今年她更是提前一周开始准备,在比价网查询价格,参加商品的预售,她看上了一款空气净化器,只等双十一的特惠价格再出手购买。
调查显示,“双十一”网络购物狂欢节的概念普及程度高达99.7%,其中,有71.3%的受访者表示参与过往年的“双十一”购物活动。参与“双十一”的人数逐年递增,占比在2010年前尚不足一成,在2011年(27.6%)后提升,2012年及2013年更是分别达到57.2%及75.3%。
延续参与人数逐渐递增的趋势,约九成的受访者表达出参与2014年“双十一”的意向。更有超过七成的受访者打算提前为参与“双十一”活动做准备,如已有19.4%的受访者已列好了购物单。此外,有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参加近期各大电商推出的抽红包、预付订金等优惠活动。
快递公司节前“抢人”
今年“双十一”增加了预售环节,预热周期更长,参加活动的商品类目划分更加细致。对于小卖家而言,双十一凑热闹的成份较多。广州一位主营香港化妆品代购的网店店主范女士表示,化妆品代购利润不高,“双十一”时她只会小幅度地进行促销。在她看来,双十一对店铺的流量有增加,但对销量的提升有限,代购店优惠幅度无法与品牌旗舰店竞争,而代购店盲目大幅降价不仅面临亏本风险,也会遭到消费者对其代购商品真假的怀疑。
除去商家,快递公司也在为“双十一”积极准备。据国家邮政局预计,今年“双十一”期间快件业务量将突破5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五成。今年预计将有120万名快递员参与“双十一”,其中20万人是因“双十一”而新加入的。
逾六成受访者易产生不必要消费
“双十一”已是第6年,消费者对待双十一的态度也有所变化。如陈小姐一般会提前一周为“双十一”进行准备的市民有之,也有不少市民对双十一的态度比较淡然。市民高小姐就表示,两年前“双十一”时她购买的800元商品最后被退款了600多元 ,&l自考学历教育dquo;没有省多少钱,还影响了我的生活作息”,去年和今年,高小姐都没有参与的打算。
谈到对“双十一”的期待,有84.5%的受访者希望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在“双十一”到来时能够降价,也有81.6%的受访者期望商品既能降价又能保证质量。此外,受访者还对商家的服务、物流的运输速度以及网站的服务器性能都有所期盼。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双十一”虽然带来实惠但易产生不必要消费;28.4%的受访者认为“双十一”的商品价廉物不美,商品质量有所下降。还有44.4%的受访者认为,“双十一”只是一个噱头,商家并没有真的降价。
研究员手记
近两年,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强力助推之下,“双十一”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促销活动,它已经升级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一种狂欢形式。尽管受访者觉得“双十一”并非如商家所宣传的那样美好,但是仍然有超过九成的受访者有意向参与其中。不过,娱乐归娱乐,在现实消费中消费者应当时刻保持冷静,结合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与生活需求进行购物。
此外,“双十一”对服务提供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网络卖家应当注重各个购物环节,提升产品质量,做好售前、售后服务,商品的售出只是一个开始,商品的使用体验及服务质量的好坏才是争取消费者好感度与信任度的重头戏。其次,“双十一”期间快递爆仓必不可免,物流业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措施,以增加人手及合理安排运输环节等方式积极应对。最后,电商网站必须提高行业自律,对参与活动的各商铺积极监督,及时处理打着低价的名义出售伪劣产品的店铺,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对节日化营销也要注意适度原则,消费者娱乐了几年,很有可能在未来会感到疲劳,逐渐降低反应程度。当下“双十一”势头正猛,但未来发展态势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日期:[2014-11-07]版次:[B8版]版名:[ 数说财经] 来源:[信息时报])
原文链接:http://epaper.xxsb.com/showNews/2014-10-30/187080.html
编辑:苏运生